斯特拉迪亚 (9/12)
(上一段)
教育部里,德高望重的学者荟萃一堂。这里,工作进行得十分认真细致。即使对一纸无关紧要的公文,在文字上也要反复推敲琢磨,不断修改润色,花费十五天或者二十天的工夫。
我看到了一份申请书。
某校校长写道:
教育部部长阁下:
我校教师已有六个月未曾领到薪俸,手头拮据,难以充饥,窘困万分。此种情况不宜延续,因为教师威信丧失殆尽,教学徒有虚名而已。
恳请部长阁下拨冗商酌,务请财政部部长先生下达必不可免的指示,给我们发放薪俸,发放三个月薪俸也不无小补。
在申请书的卷起的页边上标明:
「教育部P.N.5860
1891年2月1日
XX中学校长请求拨发教师三个月薪俸。」
下面是另一种手迹的批语:
「文理欠通,还使用了外来词:『延续』和『必不可免』。」(申请书中这两个语词下面画上了红线。)
再下面是部长的手迹(笔迹歪歪扭扭,不甚雅观,这是 每一个新任部长常有的事):「交教育事务委员会研究。」
下面又是另一种手迹,写道:
「1891年3月2日
致教育事务总委员会」。
(可以想见,除了总委员会,还有至少三十个一般的委员会,虽然机构仅仅只有一个。)
奉部长指示,寄上XX中学校长的申请书一份,请就语法、修辞方面加以审阅。此件连同委员会的审阅意见,务必送回教育部,以便作进一步处理。
(签字)
不到十五天,教育事务总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委员会研究了若干重大问题,其中也包括这个问题,决定把校长的申请书送交两位专家鉴定,委派两个人写就了决议,并委托秘书抓这项工作。
致专家的信这样写道:
XX先生:
根据教育部本年三月二日发来的第五八六〇号命令和教育事务委员会于本年三月十八日举行的第十五次会议作出的决议,我们谨请您审读XX中学校长的申请书,就语法、修辞方面的问題提出意见,并于最短期间内将详细的审读报吿呈交本委员会。此致
级高的敬意
教育事务总委员会主席(签字)
同样内容的信件送交另一位专家。
过了两个月,教育事务委员会收到一份关于校长申请书的洋尽细致的报告书,两位专家共同功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报告书的开端如下:
教育事务委员会:
我们仔细研究了XX中学校长的申请书,现向委员会报告如下:
在自然界,一切都服从于日渐演变完善的法则。单细胞有机体,经过无数世纪的日渐演变完善 过程,发展成为人体的复杂的机体。同祥,语言经过无数个世纪,从含混的语音(我们可以从动物身上见到这种情况)发展到现代语言的完美水平。
为了明确透彻地说翻问题,我们拟按下列提纲阐述:
I. 总论
- 语言的产生。
- 现代语言的起源。
- 一般的词根(梵文)。
- 语言的主要分类。
- 比较语言学的划分。
- 语言学的历史。
- 普通语言学的发展。
II. 本族语言及其发展规律
- 语言的起源(历史)。
- 同源语言。
- 与同源语言、亲属语言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 古文中的方言发展为特种语言。
- 本族语言中的方言。
III. 校长的申请书
- 申请书的起源和历史。
- 申请书用词与斯拉特迪亚古文的特点相一致的地方。
接下去是诸如此类的一条又一条项目。谁能统统记住呢?要是我能正确无误地记住那么一条项目,那就是老天爷创造的人间奇迹啦。
再下面是按上述提纲逐节逐项地加以专门的阐述,在许多许多页的长篇大论以后,终于谈到了「延续」这个词。专家的考证如天书那样难懂,这里就从略了。考证的结论是,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延续」一词并非本族语词,危害民族,应予弃用。
对「必不可免」一词采用同样的考证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
接着,学者又论述一般的词序规律和校长申请书中的词序问题,并且提出了专门的意见。
最后的一节是:「申请书的文体及其特点」,在几页论述的结尾处是,「校长申请书的文体和荷马的《伊利亚特》 的文体的对照」。(两位专家得出结论,荷马的文体要出色得多。)
「根据上述情况,」专家们下结论说,「我们认为,申请书应退还XX中学校长,责令他根据我们的意见作认真的修改,然后再考虑进一步处理。」
过了一个月,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了专家们的报告,通过决议把申请书退还校长,责令他根据专家的意见细细修改,然后再递交部里,以便领导上进一步处理。委员会决定发给专家每人二百五十第纳尔,作为写报告的酬劳(这是相当可观的一笔钱),这笔钱不知是从教育科的抚恤基金里开支,还是从下级公务员的薪资经费中拨出来的。
委员会向部长先生呈递了自己的意见书,以便部长先生进一步审批。
接着,部里把申请书退还校长,附有专家报告一份,责令校长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文字上的修改……
这里的工作进行得如此认真细致,一纸公文常常往返半年,直到在文字上找不出一点点瑕疵,方才着手处理公文上提出的问题。
即使是一份小小的申请书,经过长途旅行,也会变成厚厚的一叠案卷,叫人家只好放在肩上扛。
部里的全体官员成了作家,大家都在写书,只有部长先生一个人什么也不写。我不敢去找他,因为人人都给我提出忠告,如果我珍惜自己的脑袋瓜,那就决不要去见他。据说,部长先生一天到晚都在炼身体,他是一个个性十分暴躁 的人,动不动就要打架。
听人家说有一次他跟教堂里的主教大打出手。那位主教是个身体很棒的运动员,出色的骑手;性子也十分暴躁,动不动也要打架。有一回,不知为了什么缘故,在做祷告的时候,他朝一个教士的头上打了一棍子。依大伙儿的看法,他暴虐成性,是由于他熟读圣书,因而他的乖戾举动总能解释得头头是道,不受到一点谴责。他和部长第一次闹别扭是从谈论赛马开始的,结果发现他们在宗教问题和教育问题的看法上都有许多分歧,而这些问题与青年的正确教育直接有 关。
例如,教堂里的主教坚持在神学教科书中无论如何要加进如何养马的课文,而部长硬要编入怎样游泳的章节。在这些重大问题上,谁也不肯退让一步,结果弄得彼此不理不踩,视同冤家对头。部长为了出一口怨气,索性下命令把马从动物学中除名,同时要学疼里学习冷水游泳。
其实,要在教科书中改动一些地方,这还不是区区小事!在我们这里,别说教科书,就是整个教学大纲,每隔一 天也可能修订一番。
在教育界工作的人,没有一个不编写学校教科书,外加每一个人都写出了出色的书——这种书作为奖赏学生的赠书,隼为推荐给高材生的读物。
教科书,更确切地说是它们的作者,都在等待自己出头的日子。许多人都想要钱,所以教科书必须由部长批准出售,或者规定为学校必用的课本。部长首先照顾自己的至亲好友。往往是这样:学生还没有把推荐的教科书弄到手,嗨,部长的亲密朋友已经拿来另一种教科书。不用说,又得去赶这个浪头。就在当天,上面颁布一道告示:
「XX编著的XX课教科书,经过实际使用,显得缺点颇多,为了教育事业的利益,决定停止使用该教科书,改用XX编著的教科书……」
我想去拜谒司法部长,但是他这时候正在国外。斯特拉迪亚政府一心要创办几所聋哑学校,借此改善国家糟不可言的财政情况,于是司法部长奔赴国外考察这种学校去了。
这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刻不容缓,因此立即采取最紧急的措施。除了司法部长(在薪俸以外还领取一大笔津贴)出国考察以外,还任命了,聋哑学校的校长,给予高薪和代表津贴,同时物色了教员。虽说为时太早,却已经动手为校长盖造宽敞的住宅了。不用说,又急急忙忙地配备了总务主任、医生、稽核主任、财务科长、副科长、文书、四个打字员和几个公务员。他们全体人员一从校长到公务员,薪水已经照拿不误,只是急切地等待着上任的日子到来,因为校长曾经悄悄地对一个亲信说过,他靠部长的一个亲戚帮忙,上级将批准他的学校接受普通的孩子入学。
这个机构,正确地说应该是它的官员们,(机构还没有正式建立)归司法部长领导,因为教育部长声称,他不愿意跟一些「聋子」打交道。
司法部长把全部心思扑在办聋哑学校的事情上,司法部的工作就由军事部长主管,而军事部长的职责就由教育部长承担。教育部长讨厌书籍和学校,所以总是由他的夫人代他工作。众所周知,他的夫人非常热中于侦探小说和巧克力冰淇淋。
(下一段)
斯特拉迪亚 (3/12)
(上一段)
我关上房门,从许多勋章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只觉得疲惫不堪,正想坐下来喘口气,这时候却听见了叩门声。
「请进来!」我说。我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走进屋里来的是一个衣着讲究、戴限镜的人。(我已经不必每一次都罗唆了,您只要记住,所有的人都挂勋章,有的多些,有的少些。当我跟警察走进旅馆的时候,有一件事必须提一提,那就是我看见一个偷鞋子的人被抓去坐牢,他的脖子上也挂着勋章。「他挂的是什么勋章呀?」我问警察。他一本正经地回答:「这是由于对文化教育事业作出贡献而颁发的勋章。」「他在这方面有什么功劳?」我问道。警察回答说:「他呀,您要知道,是前教育部长的马夫,一个很能干的人!」)
这样,戴眼镜的人走进屋里来,深深地鞠了一躬,我当然也回了礼。他自我介绍说是外交部的高级官员。
「欢迎欢迎!」我说道,心里却讨厌这样的不速之客。
「您第一回到敝国来吗,先生?」他问我。
「第一回。」
「您是外国人?」
「是的。」
「您来得正是时候,再凑巧也没有了,我说的不客套话!」这位高级官员兴高采烈地说。
这使得我越发糊涂了。
「我们有个领事的职位还空着。薪水很髙,特别是有一大笔补贴拨给代表团,而这笔款子当然是可以供个人使用的。您是位年老而富有经验的人,领事的职责对您来说不会是繁重的负担,您只消在侨民区内宣传宣传爱好自由的思想……您瞧,您来得正是时候啊,因为一个多月来,我们为这个重要岗位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已经伤透了脑筋。谢天谢地,其他的职位上我们都安排好外国人。有犹太人,有希腊人, 有秦察尔人(他们从哪儿来的?!)[1]。请问,您是什么国籍的?」
「哎呀,怎么对您说呢,我自己也还不知道!」我怪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又对他讲了我的悲惨家史,可是他欢喜得手舞足蹈,在房间里打起转来,截住我的话说道:
「好极了,好极了!……再好也没有了!……只有您才能够出色地完成这项神圣的任务。我马上去见部长,过几天您就启程上任!」这位髙级官员得意忘形,赶絜去向自己的部长报告这个重要的发现。
他走了,我坐着,双手捧住低垂的脑袋。我怎么也无法相信,我在这个国家里见到的一切是真的。但是这时候又有人叩门。
「进来!」
走进屋里来的是另一位穿著雅致的先生,他也自我介绍是某部的一位髙级官员。他说他受部长先生的委托有要事来找我,我回答表示十二万分的髙兴。
「您是外国人?」
「我是外国人。」
他怀着敬意望了我一眼,十分谦恭地深深鞠了一躬,正想开口说话,我抢先问道:
「先生,请您告诉我,您的国家叫什么名称?」
「您到现在还不知道?!」他大声说道,怀着更大的敬意望了我一眼。「斯特拉迪亚!」他说道,身子往后退了一些。
我心里想:「真怪,但是我的祖辈的英雄国家可能也叫这个名字!」我没对他直说,只是问道:「尊敬的先生,您有何贵干?」
「我们新成立了一个国家财产管理局,局长人选还没有定。我谨代表部长先生请您担任这个崇高的职务……您想必已经多次担任过部长了吧?」
「不,我从来没有担任过部长。」
「从来没有……」他大吃一惊,说道,「那么,您大概曾经兼任过几个重要职务吧?」
「从来没有。」
这位髙级官员愣住了,半晌说不出话来。他不知道在这种独特无二的特殊情况下该怎么办,便连声说惊人惊人,说要把这席谈话向部长先生汇报,说完就扬长而去了。
第二天,各家报纸都刊登有关我的消息。一家报纸登了一段简讯,标题是:《一个怪人》。
「昨天在我们地区出现了一位六十岁的外国人,他一生以来从未担任过部长,没有一枚勋章,甚至从未担任过公职,从未领取过薪俸。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例子。根据我们了解,这位怪人住在『可爱的苦难国』旅馆。据昨日许多访问过他的人说,他和一般人毫无什么异样。我们将釆取一切措施更详尽地了解这位神秘人物的生平,毫无疑问,这个怪人必将引起我们读者的浓厚兴趣,我们要想方设法在本报刊登他的照片。」
另一家报纸报道了相仿的消息,还补充说:
「此外,我们根据可靠方面的消息,这位怪人莅临本国,负有重要的政治使命。」
官方报纸却十分郑重地驳斥了这些谣传:
「反对党报纸堕落到如此卑鄙的地步,竟捏造种种谎言,在人民中间散布耸人听闻的谣传,说是我国来了一位六十岁的外国人——他从来担任过部长,从来担任过公职,甚至一枚勋章也没有。只有反对党报纸的那些鄙俗的无聊文人才会编造这种无耻谰言。但是他们枉费心机,因为,谢天谢地,内阁已经上台执政一个星期,政局十分稳定,反对党的痴心妄想终于成了泡影。」
这几篇文章发表以后,我下榻的旅馆门口挤满了人。他们站在那里东张西望。整天人山人海,熙来攘往,好不热闹。有些人在人群中兜售书报,大声喊道:
「请看新小说,《古怪的人》,第一部!」
「请看刚刚出版的新书:《不戴勋章的老头儿奇遇记》!」
到处在出售这一类书籍。甚至出现了一家新开设的「怪人咖啡馆」,一块大招牌上画着一个不戴勋章的人,大伙儿都挤在这里观看,警察为了维持社会道徳,不得不拿走这幅盅感人心的图画。
第二天,我只能换一家旅馆。为了在街上保持体面的样子,我不得不挂上几枚勋章,这样才不致引得众目睽睽。
我的外国人身分,使我有可能结识显要人物和部长先生们,有可能洞察这个国家的种种内幕。
接着,我就荣幸地会见了所有在职的部长先生。
首先我去拜会外交部长。候见室里已经有很多人,我刚跨进门槛,一个公务员提髙嗓门儿说道:
「部长先生一概不接见,因为他要睡一会儿! 」
大伙儿散开了,我走到公务员跟前,说道:
「请禀报部长先生,说有一个外国人请求他接见。」
公务员一听见「外国人」这样的字眼,立刻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赶絷走进部长办公室。
房门立刻敞开,走出一个矮矮胖胖的人,笑容可掬,朝我点头致意,请我进去。
部长请我坐在安乐椅上,自己坐在我的对面,跷起二郎腿,踌躇满志地抚摩着自己的大肚子,开口说道:
「先生,我久闻大名,很高兴踉阁下相识……您也知道,我正想睡一觉……我有什么办法呢?……闲得无聊,简直不知道该怎样打发时间才好。」
「部长先生,我不揣冒昧,请问贵国跟邻邦的关系如何?」
「呃……这怎么对您说呢?……关系不错,总之,关系不错……老实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根据一般迹象来判断,关系很好,关系很好……我们这里平安无事,只有北边的邻国不让我们的猪出口[2],南边的邻国侵犯边境[3],洗劫我们的村子……不过这算不了什么……小事小事……」
「不让猪出口,这太可惜了。我听说,贵国的猪很多,是不是?」我谦和地问道。
「是呀,谢天谢地,够多的。不过这无关紧要,这么些猪我们这里都吃得掉,只要价钱卖得便宜些。进一步说,如果我们把猪吃光了,那又怕什么?!我们没有猪,照样过日子。」他满不在乎地回答我说。
在接下去的谈话中,他对我说他研究过造林学,而现在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有关畜牧方面的文章,打算弄几头母牛来,喂养小牛,因为这是很能赚钱的玩意儿。
「您通常读哪国文字的书籍?」我问道。
「读我们祖国的文字。我不喜欢外国语,从来没有学过。我没有学外语的必要,也没有学外语的愿望。我根本不需要外语,特别是在当前的岗位上。如果工作上需要,请教一下外国专家,岂不是轻而昜举。」
「说得完全正确!」我无可奈何,只得称赞他的奇谈怪论。
「噢,您爱吃鲑鱼吗?」他沉默片刻后问道。
「我从来没有吃过。」
「真可惜。这是一种珍贵的鱼,算得上一道罕有的名菜。昨天我从一个朋友那里弄来了几条。这东西味道特别鲜……」
我们就诸如此类的事情谈了一些时间,接着我请部长先生原谅我的拜访耽误了他处理重要的国家大事,便起身告辞了。
他殷勤地送我到门口。
(下一段)
[1] 又称阿罗马尼亚族,是居住在巴尔干半岛的少数民族。
[2] 隐喻塞尔维亚和奥地利的矛盾,过去,塞尔维亚大量出口猪,主要的对象是奥地利,奥地利利用自已是大主顾的地位,常常禁止猪进口,以此对塞尔维亚施加政治压力,取得塞尔维亚政府的节节让步。
[3] 隐喻一九〇一年末——一九〇二年初的塞尔维亚——土耳其边境事件。